2024年年末,印度成功进行了其远程对地攻击巡航导弹(LRLACM)的首次飞行试验。这款导弹具有1000公里的射程,试验在奥迪沙邦沿海的钱迪普尔综合试验场进行,导弹通过移动发射器发射。印度官员确认升利配,这次试验的导弹是新型“无畏”远程对地攻击巡航导弹,其各项性能已得到了显著改进。
“无畏”巡航导弹:印度自主研制的远程打击武器
“无畏”巡航导弹的研发始于2005年左右,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(DRDO)主导。该导弹可装备核战斗部或常规战斗部,是印度首款自主设计和制造的中远程巡航导弹,标志着印度在导弹技术上的重要突破。
“无畏”导弹的尺寸为:长6米、宽0.52米、翼展2.7米,总重约1500千克,其中战斗部约为300千克,可以根据任务要求配备不同类型的弹头。导弹的外形采用常规气动布局,具有细长的圆柱形弹体、卵形头部及逐渐收缩的尾锥段。弹体腹部配有一对大展弦比下单翼,采用一体式斜掠回收设计;尾部则配有4个X形非折叠可动梯形舵面。为了增强打击能力,尾部还装有一个固体火箭助推器。导弹采用由俄罗斯土星设计局制造的36MT微型涡扇发动机,推力为3.93千牛,飞行速度可达到0.9马赫,射程达到1000公里左右。其导引系统结合惯性导航、GPS和主动雷达寻的技术,使导弹能够精确打击远距离目标。
展开剩余76%值得一提的是,“无畏”导弹采用了先进的埋入式进气道设计,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减小迎风面积,降低迎风阻力,有助于提高隐身性能。虽然埋入式进气道在巡航导弹中较为少见,但这种设计有助于缩小导弹周向尺寸,方便其部署与发射,同时减少雷达反射截面(RCS),提升隐身性。
发射装置与机动能力升利配
“无畏”导弹采用了一种机动发射装置,基本型使用轮式发射车,具备四联装发射能力。这一发射系统可能借鉴了“布拉莫斯”超音速反舰导弹的设计,后者采用了TatraT816 轮式12×12发射车,具备三联装发射能力,并且能够在30秒内完成12枚导弹的发射。这使得“无畏”导弹在机动性和迅速打击能力上具有一定优势。
“无畏”与“战斧”导弹的对比
尽管印度军方宣称“无畏”导弹是其版本的“战斧”巡航导弹,但通过对比可以发现,两者在性能上仍有明显差异。
首先,在设计上,“无畏”导弹采用了一体式斜掠回收下单翼升利配,这种设计使得其隐身性和巡航性能相对逊色于“战斧”导弹。后者的折叠中单翼设计不仅可以提高隐身性能,还能减少体积,适应更复杂的发射平台。另一方面,尽管两款导弹的尺寸相似,“战斧”导弹的战斗部重量可达到450千克,而“无畏”仅为300千克。射程方面,“战斧”达到2000公里,超过了“无畏”的射程一倍以上。
此外,“战斧”导弹使用了更为先进的地形匹配与数字景象匹配制导系统,能够在复杂地形上实现低空飞行。相比之下,“无畏”导弹的中段制导较为简单,主要依靠惯性导航和卫星导航,且由于印度目前尚未完全建立自主卫星导航系统,这可能影响导弹在长航程飞行中的定位精度。
印度对“无畏”的后续改进
从此次试射的结果来看,印度已对“无畏”导弹进行了一些改进,尤其是在导弹的导航系统和性能稳定性方面。新版“无畏”导弹的所有子系统在测试期间表现良好,并且成功完成了预定任务目标。测试过程中,雷达、光电跟踪系统和遥测设备共同监测导弹的飞行路径,以确保精确打击。导弹使用航点导航,具备在不同高度和速度下的机动能力,并配备了先进的航电设备和软件,增强了导弹的可靠性和精确性。尽管如此,在动力系统方面,印度仍依赖俄罗斯的36MT发动机,预计“马尼克”涡扇发动机的研制尚未取得突破,因此导弹的射程依然停留在1000公里。
“无畏”导弹的战略意义
尽管“无畏”导弹在某些技术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,但其对于印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。作为印度“三位一体”核威慑力量的一部分,“无畏”导弹将增强印度的战略核威慑能力,并弥补印度常规精确打击武器的空白。与潜射型和空射型导弹相比,陆基型“无畏”导弹技术较为简单,可通过公路机动部署,因此具有较高的灵活性,能够有效增强印度的战略打击能力。
此外,印度还计划发展空射型和潜射型“无畏”导弹,前者将装备在苏-30MKI战斗机上,后者则用于增强印度海军的战略威慑能力。配备常规战斗部的“无畏”导弹将与“布拉莫斯”超音速反舰导弹相互补充,为印度提供多层次、精确的打击能力。通过这些发展,印度将具备更强的常规打击与战略威慑能力,为未来的区域安全局势增添了一份重要的军事力量。
发布于:天津市九龙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