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央视《新闻联播》的历史上,罗京的名字是“专业”与“可靠”的代名词。他以字正腔圆的嗓音、沉稳从容的台风,在这个岗位上坚守26年,创下零失误的行业传奇,成为无数观众心中的“国脸”。然而,2009年他因淋巴癌离世,留下妻子刘继红与14岁的儿子罗疏桐。生活的变故没有击垮这个家庭,年少的罗疏桐一夜长大,扛起家庭重担;多年后母亲刘继红再婚,他的一个要求更是让无数人感动——这份超越年龄的担当,让他活成了父亲罗京的骄傲。 一、罗京与刘继红:校园爱情到烟火婚姻 罗京与刘继红的爱情,始于大学校园的青涩时光。彼时的罗京还未成名,只是中国传媒大学(原北京广播学院)的一名学生,而刘继红是比他低一届的师妹。一次校园活动中,两人偶然相识,罗京的沉稳内敛、刘继红的温柔开朗,让彼此心生好感。不同于很多“毕业即分手”的校园情侣,他们在毕业后不久便携手走进婚姻殿堂,用低调的方式开启了人生新阶段。 婚后的生活,没有轰轰烈烈的浪漫,却满是烟火气的温馨。罗京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进入央视,成为《新闻联播》主持人,工作虽繁忙,却从未忽略家庭。每天结束高强度的播报工作后,他总会第一时间赶回家,哪怕再晚,也会陪妻子聊聊一天的琐事;周末休息时,他会放下工作,带着家人去公园散步、去郊外踏青,用陪伴填满家庭时光。 儿子罗疏桐出生后,这个小家庭的幸福指数更是直线上升。罗京为儿子取名时,特意选用了自己最爱的唐诗《蝉》中“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”的意境,“疏桐”二字,既藏着对儿子的期许——希望他如梧桐树般挺拔坚韧,未来成为栋梁之材,也饱含着一位父亲对孩子最深沉的爱。 在罗疏桐的童年记忆里,父亲从不是“遥不可及的主持人”,而是会陪他写作业、教他骑自行车、听他讲学校趣事的“超级爸爸”。刘继红曾在采访中提到:“罗京只要在家,家里的笑声就没断过。他会把工作中的严谨藏起来,用最温柔的样子对待孩子。”这样的家庭氛围,让罗疏桐从小就养成了乖巧、开朗的性格,也让他对“责任”二字有了最初的理解。 二、突遭变故:14岁少年扛起家庭
2008年,注定是这个家庭难以忘怀的一年。全国人民沉浸在北京奥运会的喜悦中,罗京却在一次常规体检中,被确诊为淋巴癌。在那个癌症认知尚不普及的年代,这个诊断结果如同晴天霹雳,瞬间击碎了家庭的平静。 刘继红的世界瞬间崩塌,她每天以泪洗面,眼睛肿得几乎睁不开;14岁的罗疏桐虽然不懂“淋巴癌”意味着什么,却能从父母的神情中感受到恐惧——那个总是笑着陪他玩耍的父亲,开始频繁去医院,回家后也常常疲惫地靠在沙发上,再也没有力气陪他打球。 即便如此,罗京依旧没有放弃工作与生活。他一边积极接受治疗,一边坚持完成《新闻联播》的播报任务,甚至还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。他曾对身边人说:“能亲眼看到祖国举办奥运会,能继续站在主播台上,我就没有遗憾。”这份对工作的热爱与对生活的韧性,深深印在罗疏桐的心里。 2009年6月5日,经过一年多的抗争,罗京还是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。追悼会当天,八宝山殡仪馆挤满了送行的人——央视的同事、熟悉的观众、行业内的前辈,大家都想来送这位“国脸”最后一程。站在人群中的罗疏桐,穿着黑色的衣服,眼神里满是与年龄不符的平静。他看着母亲泣不成声,看着奶奶因悲伤几乎晕厥,突然意识到:“爸爸走了,我就是家里的男子汉,必须扛起这个家。” 从那天起,罗疏桐仿佛一夜长大。他不再是那个需要父母照顾的孩子,而是学着做饭、打扫卫生,承担起家务;每天放学回家,他会先去厨房看看妈妈有没有吃饭,再去陪奶奶聊天,给奶奶讲学校里的趣事,哄她开心;晚上做完作业后,他会主动帮妈妈捶背,听妈妈诉说对爸爸的思念,用稚嫩的声音安慰:“妈妈,还有我呢,我会照顾好你和奶奶。”
更难得的是,在承担家庭责任的同时,罗疏桐从未落下学习。他知道,父亲最希望自己能好好学习,所以每天不管多累,都会认真完成作业,课堂上专心听讲,成绩始终在班级名列前茅。老师和同学都称赞他:“罗疏桐比以前更懂事了,不仅自己优秀,还总是帮身边的人。”在他的努力下,这个破碎的家庭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,刘继红的脸上也慢慢有了笑容。 三、母亲再婚:一个要求显孝心 几年后,在朋友的介绍下,刘继红认识了一位富商。对方知道刘继红的过往,不仅没有嫌弃她是“单亲妈妈”,反而被她的坚强与温柔打动。他会主动关心刘继红的生活,帮她照顾生病的奶奶,还会陪罗疏桐聊天,了解他的学习情况。相处久了,刘继红渐渐心动,却又陷入犹豫——她怕儿子无法接受新的家庭,更怕伤害到儿子敏感的内心。 起初,刘继红刻意回避这段感情,甚至拒绝了对方的表白。直到对方多次表示“愿意和她一起照顾家庭,把罗疏桐当亲生儿子”,她才鼓起勇气,在一个周末的晚上,试探着对罗疏桐说:“妈妈认识了一个叔叔,他对我们很好,你……能接受他吗?” 刘继红的声音带着紧张,她低着头,不敢看儿子的眼睛,心里早已做好了“被拒绝”的准备。没想到,罗疏桐沉默了几秒后,抬起头,认真地说:“妈妈,只要你能幸福,我都支持你。” 就在刘继红感到欣慰时,罗疏桐又补充道:“但是妈妈,我有一个要求——不管你嫁给谁,都必须带上奶奶。奶奶年纪大了,身体不好,不能没有我们的照顾。” 听到这句话,刘继红再也忍不住,抱着儿子哭了起来。她没想到,儿子考虑的不是自己,而是奶奶的晚年生活。她把罗疏桐的要求告诉了那位富商,对方深受感动,当即表示:“你儿子这么孝顺,我更要好好照顾你们一家人。奶奶年纪大了,我们一起照顾她君润宜保,让她安享晚年。” 就这样,刘继红带着儿子和奶奶,与这位富商组建了新的家庭。让她惊喜的是,罗疏桐很快就和继父相处融洽——他会主动和继父聊学习、聊生活,继父也会陪他打球、辅导他功课,还会在他生日时,精心准备礼物。罗疏桐知道,继父是真心对自己和家人好,所以在继父生日那天,他手写了一封三页纸的信,信里写道:“叔叔,谢谢你愿意照顾妈妈和奶奶,你对我们的好,我都记在心里。从今以后,你就是我的亲叔叔,我会像爱爸爸一样爱你。” 继父看到信后,眼眶湿润,他特意去商场买了一块手表,作为罗疏桐的“成年礼”,并对他说:“疏桐,你是个懂事的孩子,这块手表代表‘珍惜时光’,希望你以后能成为更优秀的人。” 四、如今的罗疏桐:活成父亲的骄傲 如今的罗疏桐,早已不是那个14岁的少年。他凭借优异的成绩,考入美国的知名大学,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,毕业后进入硅谷工作,成为一名工程师。在异国他乡,他依旧保持着低调、踏实的性格,工作上认真负责,多次受到公司的表彰;生活中,他会定期给母亲和奶奶打电话,分享自己的生活,还会利用假期回国,陪家人旅行,弥补平时不能陪伴的遗憾。
有人说,罗疏桐的长相和性格都很像罗京——一样的沉稳、一样的有责任感、一样的对生活充满热爱。他用自己的行动,诠释了“责任”与“孝心”的含义,也活成了父亲罗京最希望看到的样子。 每次提到儿子,刘继红都会骄傲地说:“疏桐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,他比我想象中更坚强、更懂事。看到他现在的样子,我知道,罗京在天上也会很开心。”而罗疏桐也始终记得父亲的教诲,他曾在采访中说:“爸爸虽然走了,但他教会我的东西,会陪伴我一辈子。我会努力成为一个像他一样的人,对家庭负责,对工作认真。” 如今,这个曾经经历过伤痛的家庭,早已找回了幸福。刘继红有了新的依靠,奶奶安享晚年,罗疏桐在事业上稳步发展。他们用爱与理解,诠释了“家庭”的真正意义——即便遭遇变故,只要彼此扶持、互相包容,就能走出困境,迎接更好的生活。而罗疏桐14岁扛家、母亲再婚时提“带奶奶”要求的故事,也成为无数人心中关于“成长”与“孝心”的温暖范本。
九龙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